当前位置: 科技评价>>成果评价动态>> 详情页

“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完成评价

  • 日期:2020-06-24
  • 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供稿
  • 来源:
  • 点击量:11000
  • 【字体:
  •  打印
  • 分享   


 

6月19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评价。评价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叶金云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徐皓研究员、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丁雪燕研究员、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焕根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董在杰研究员、朱健研究员、徐钢春研究员等参加了评价会。

 



 

成果评价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评价处饶智宏处长介绍了成果评价的要点和指标体系,以及对评价工作具体要求。专家组组长桂建芳院士主持成果评价,成果第一完成人徐跑研究员就“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汇报。

成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1)系统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中生源要素流动规律,揭示了面源污染的减量效应,阐明了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下生物种间互利关系特征,探明了稻渔种养改善稻田环境的原理,奠定了稻渔模式下生态种养、提质增效的理论基础。(2)集成创新了以“控肥减药、精准管控”为核心的稻渔种养提质增效8项关键技术,建立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全时空监控和质量安全动态追溯系统,构建了以“生物控制、立体防控”为要点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水稻减产、质量效益不高、面源污染的技术难题。(3)创建了冬闲田连作生态养殖等增效模式,创新了“稻-鱼”、“稻-鳖”、“稻-虾”、“稻-蛙”及“稻-鸭-鱼”等为主体的跨界融合的示范推广方式;创新了稻渔生态种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培育了“产、供、加、销”协作联合体;形成了“新型经营主体+稻渔综合种养”等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稻渔生态种养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成果制颁行业和地方标准5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3件(发明专利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个,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91篇。打造了“虾欢谷”、“梯田谷花鱼”等品牌,成果已在全国 10 省(市)示范推广,取得了重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评价专家组根据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审阅了成果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经集体评议并形成了评价意见,一致认为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支持: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23196号-4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05
回到顶部